抱歉,您的浏览器无法访问本站
本页面需要浏览器支持(启用)JavaScript
了解详情 >

进程 && 线程

进程:进程是操作系统中执行的一个程序,操作系统以进程为单位分配存储空间,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地址空间、数据栈以及其他用于跟踪进程执行的辅助数据,操作系统管理所有进程的执行,为它们合理的分配资源。进程可以通过fork或者wpawn的方式来创建新的进程执行其他任务,不过新的进程有自己独立的内存空间和数据栈,所以必须通过进程间的通信机制(IPC,Inter Process Communication)来实现数据共享,具体的方式包括管道、信号、套接字、共享内存等。

线程:进程的一个执行单元。线程在同一个进程中执行,共享程序的上下文。一个进程中的各个线程与主线程共享同一片数据空间,因而相比与独立的进程,线程间的信息共享和通信更为容易。线程一般是以并发的方式执行的。注意在单核CPU系统中,真正的并发是不可能的,所以新城的执行实际上是这样规划的:每个线程执行一小会,然后让步给其他线程的任务(再次排队等候更多的CPU执行时间)。在整个线程的执行过程中,每个线程执行它自己的特定的任务,在必要时和其他进程进行结果通信。

Python多进程(使用multiprocessing)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from time import time, sleep
from random import randint
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rocess

def my_task(name):
sleep_time = randint(1,10)
sleep(sleep_time)
print("你叫了一声%s,它鸟你用了%d秒" % (name, sleep_time))


def main():
start = time()
process_1 = Process(target=my_task, args=["yeshan", ])
process_2 = Process(target=my_task, args=["foel", ])
# 启动进程
process_1.start()
process_2.start()
# 等待进程执行结束
process_1.join()
process_2.join()
end = time()
print("一共花费了%f秒" % (end-start))


if __name__ == '__main__':
main()

HTTPie

Git Branch Practice

better and better

emmm,闲来无事,打算了解下神奇vim(用来zhuangbi)。在终端操作很帅(ˉ▽ ̄~)~~!
什么是vim??Vim是从 vi 发展出来的一个文本编辑器。代码补完、编译及错误跳转等方便编程的功能特别丰富,在程序员中被广泛使用。

vi/vim的使用

vi/vim有三种模式:

  • 命令模式:控制光标移动,可对文本进行复制、粘贴、删除和查找等工作。刚启动时就是这个模式。
  • 输入模式:正常的文本录入。
  • 末行模式:保存或退出文档,以及设置编辑环境。又可成为底线命令模式。

常见关系:

  • 一对多关系
  • 多对一关系
  • 多对多关系
  • 一对一关系

一对多关系(一个作者,多篇文章)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## 一对多关系,单作者-多文章,外键不可少
## 外键(ForeignKey)总在多的那边定义,关系(relationship)总在单的那边定义

class Author(db.Model):
id = db.Column(db.Integer, primary_key=True)
name = db.Column(db.String(70), unique=True)
phone = db.Column(db.String(20))
# articles为关系属性(一个集合,可以像列表一样操作,在关系的出发侧定义
## relationship()函数的第一个参数为关系另一侧的模型名称(Article)
articles = db.relationship('Article')

class Article(db.Model):
id = db.Column(db.Integer, primary_key=True)
title = db.Column(db.String(15), index=True)
body = db.Column(db.Text)
# 传入ForeignKey的参数形式为:"表名.字段名"
## 模型类对应的表名由Flask-SQLAlchemy生成,默认为类名称的小写形式,多个单词通过下划线分隔
author_id = db.Column(db.Integer, db.ForeignKey('author.id')) #

# 外键字段(author_id)和关系属性(articles)的命名没有限制
## 建立关系可通过操作关系属性进行
>>>shansan = Author(name="shansan")
>>>hello = Article(title="Hello world !")
>>>boy = Article(title="Hello Boy !")
>>>db.session.add(shansan) # 将创建的数据库记录添加到会话中
>>>db.session.add(hello)
>>>db.session.add(boy)
>>>shansan.articles.append(hello) # 操作关系属性
>>>shansan.articles.append(boy)
>>>db.session.commit()

请求钩子(Hook)

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交互的过程中,有些准备工作或扫尾工作需要处理,比如:在请求开始时,建立数据库连接;在请求结束时,指定数据的交互格式。为了让>每个视图函数避免编写重复功能的代码,Flask提供了通用设施的功能,即请求钩子。通过请求钩子,我们可以对请求进行预处理(preprocessing)和后处理>(postprocessing)。

Flask的请求钩子通过装饰器实现,每个钩子可以注册任意多个处理函数,默认的五种请求钩子如下:

钩子 说明
before_first_request 注册一个函数,在处理请求前运行
before_request 注册一个函数,在处理每个请求前运行
after_request 注册一个函数,如果有未处理的一场抛出。会在每个请求结束后运行
teardown_request 注册一个函数,即使有未处理的异常抛出,会在每个请求介绍后执行。如果发生异常,会传入异常对象作为参数注册到函数中
after_this_request 在视图函数内注册一个函数,在这个请求结束后运行

如何将本地项目推送到Github

Tip:在本地要安装好Git,官网:https://git-scm.com/

kzni4K.png

一个学习Git的好地方:https://try.github.io/

在线闯关实战,边练边学的好地方:https://learngitbranching.js.org/

方法一:使用https推送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# 步骤
# 1.创建一个目录
mkdir Test
# 2.将当前目录变为git管理仓库
git init
# 3.将文件添加到版本库,这里将目录下的所有文件都添加进去了
git add .
# 4.告诉git将文件提交到仓库
git commit -m "first-commit"
# 5.将当前仓库与远程仓库关联
git remote add origin 远程仓库的https地址 # eg: git remote add https://github.com/ssmath/Test.git
# 6.将仓库内master分支的所有内容推送到远程仓库,这里会使用到Github的账号密码
git push -u origin master

让vscode使用Pipenv工作环境

1、查看Pipenv的位置

1
2
3
4
# 先激活Pipenv环境
pipenv shell
# 获取当前虚拟环境的位置
pipenv --venv

2、打开setting.json配置文件

  • Ctrl+Shift+P,输入settings,选择Open Settings(JSon)

  • 将之前得到的Pipenv环境路径添加进去

    “python.venvPath”: “C:\Users\Algorithm\.virtualenvs”

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C:printf("Happy New Year");C++ : cout<<"Happy New Year";Objectivec: NSLog(@"Happy New Year!");QBasic : Print "...